top of page
  • Twitter Clean
  • w-flickr

南勢角散步路線

漫步在冷戰尾聲南勢角街頭,所有的一切,迅速變化。華夏科大、竹林高中、眷村、工廠聳立,舊有的機構也換上新面孔。新舊記憶的交疊,牽引著彼此,展開工業與衛星城市的想像。

​::: 點擊圖片,看看關於這裡的詳細介紹 ::

1.中和車站老照片-3.jpg 的副本.jpg

STOP 1

​中和車站/板南鐵路

中和車站曾是板南鐵路,專門運送煤礦、水泥及火藥至板橋與萬華的路線,隨著中和礦業消逝,轉為現在的南勢角捷運站。

10_edited.jpg

STOP 4

​興南國小

興南國小曾是中和國小的分校之一,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下成為獨立小學。因鄰近華新街而有許多滇緬背景的師生。

6_edited.jpg

STOP 7

飛驒新城

飛駝新城由飛駝一村與二村所組成,過去是國防部聯勤指揮部所屬的眷村,後期則開放給民眾抽籤居住。

9.中和區南山中學南工門.jpg

STOP 10

​南山中學

過去的南山中學在上海曾是特工學校,遷臺後,由師生與板橋地主的奔走下,重新於中和南山路復校。

2.民國73年63水災-興南路街景1.jpg 的副本.jpg

STOP 2

興南路

興南路的歷史悠久,在日治時期就已開闢,後來為方便運送煤礦、茶葉或木柴,曾興建臺車道,是當時重要的產業道路。

中和國中_民國80年,,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,中和庄寫真集,頁76_edited.jpg

STOP 5

​中和國中

中和國中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戰時記憶。過去政府實施人口疏通與城鄉發展計畫下,中和國中曾是臺北建國中學分校!

4.竹林中學創校初期.2.jpg

STOP 8

​竹林高中

竹林中學為愛國詩人丘逢甲孫女邱棣華,在1962年的南勢山邊上所創立的完全中學。校內的建築多與學校相關人士所命名。

5.早期的中和鄉公所舊貌.jpg 的副本.jpg

STOP 11

​中和區公所

中和區公所來自日治時期的中和庄役所,範圍為現今的雙和。庄長不僅是境內的決策者,更兼有議長的監督角色。

11. 台灣德州儀器創立初始老照片-2.jpg 的副本.jpg

STOP 3

德州儀器

以國防電子起家的德州儀器,是少數早年在臺灣設廠的外商公司。福利優惠,且鄰近華新街,吸引滇緬移民在此工作。

3.華新街.jpg

STOP 6

​華新街

一走入華新街的街區,奶茶、香茅的香氣,加上多重的語言總在街區環繞,讓旅人彷佛置身在異國街區。

8.地質調查所-江任富05-07.jpg

STOP 9

地質調查所

地質調查所的成立是台灣地質歷史的重要里程碑。1983年,因仁愛路的辦公室過於狹小,才搬遷至南勢角。

7.軍事管制區_陸指部.jpg

STOP 12

​南勢角軍工廠

過去,婦聯會為了輔導軍眷就業與節省軍隊開銷,進而在中和南山路成立聯勤軍眷工廠,以縫製軍衣為主。

回到展覽首頁

bottom of page